搭建“从黄浦江到钱塘江”的连心桥
——沪东新村街道社工站开展共建合作沟通会
刊发日期:2023-05-12 10:47:05 阅读次数:16 作者: 语音阅读:

9月15日下午,沪东新村街道社工站、海宁市马桥街道社工站、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促进会于沪东新村街道“来客厅”活动中心三楼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共建合作沟通会。沪东新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朱靓娴,自治办副主任屠义君及社工站负责人、海宁市马桥街道马桥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徐建云、马桥社会事务办吕凤燕主任及社工站工作人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徐选国、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促进会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image019.jpg会上,首先由沪东新村街道朱主任介绍了沪东街道的基本情况及沪东特色品牌服务情况:通过抓住新的浦东公益园定位在辖区内机遇,打造沪东公益资源的集散地,推动基层社区公益生态的完善和发展,形成公益点位-公益路线-公益生态的点线面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热带雨林式”公益生态;同时,塑造和放大高质量的服务品牌,面向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居民。以“益+YI”、 “科·堂”等精益求精的公益品牌为抓手,推广一批接地气、有生命力的公益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公益团队。以此提升社会治理的各项成果,打造沪东街道社工站,让沪东的社区治理、公益生态更加蓬勃发展。

马桥街道的徐部长从街道概况、社区构成、社工人员招聘和薪酬模式、社工站123X重点项目服务体系(在“五社联动”背景下开展党建引领社工人才建设、困境儿童及家庭、为老服务、退役军人服务)创建“红社好八联”服务品牌,通过资源联调、组织联育、阵地联享、事务联商、载体联通、服务联心、信息联宣、管理联动等八项工作机制,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共驻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优化区域内社会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介绍了马桥街道社工站建设经验。

双方经验分享结束后,徐选国副教授对上海沪东街道和浙江海宁马桥街道在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社工站运营等方面的各自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呈现,并对今后两个街道进行结对共建的大方向提出了建议:一方面,作为上海超大城市的一个缩影,沪东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在公益慈善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深刻的底蕴和公益生态,在这方面可以为马桥街道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生态体系构建、完善基层治理中的政社分工与合作机制提供进一步借鉴;另一方面,上海(包括沪东街道)在民生保障体系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基础,因此,在今后推动社工站建设过程中,可以立足实际、吸收借鉴包括海宁马桥街道等外省市在社工站建设运营、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打造党建引领下具有沪东特色的社工站建设模式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一步助力沪东乃至整个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image021.jpg

最后,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促进会秘书长杨彬根据双方实际,结合前期沟通情况,并就共建协议的签订细节做了沟通:未来社工站共建将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共建服务平台、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进行共建。初步定于十月中下旬,根据疫情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共建仪式,正式启动双方社工站合作建设。